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开春本是企业开年谋划发展的好时节,但一些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行业开工率仍较低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在位于江苏苏中泰州市的某乡镇采访发现,这个国内不锈钢产业配套齐全的明星乡镇,不少企业还处于停顿状态,另有10家左右的“僵尸企业”人去楼空。
天津无缝管厂检测员近期在江苏、福建调研了解到,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,个别行业年初开工率不足。企业中的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加大。一些基础扎实、转型快的企业仍能保持增长,而前几年快速扩产能、杠杆较高的企业则普遍陷入困境,一些行业今年可能进入洗牌期。
今明两年是转型发展关键期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,希望中央能在降低税负、创造公平环境、政策引导等方面加强制度性设计,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
受制于宏观形势,该乡镇1000多家不锈钢企业去年50%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,这导致今年初企业开工率仅50%-60%。产能过剩带来利润下滑,作为当地排名前十位的企业,大明不锈钢有限公司去年近3亿元产值,利润不到2%。
据
天津无缝管厂检测员指出,
与不锈钢行业一样,服装、印刷等传统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、利润下滑局面。经营服装行业已30年的扬州虎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迎春介绍,去年周边倒闭的服装企业不下10家。
德化县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地,1700多家陶瓷企业中90%以上是小微企业,八成以上产品外销。春节过后,正是欧美市场圣诞节订单的下单季,然而德化阳光创艺股份董事长黄金鼎表示,今年国际市场不好,新接的都是小单,而且种类多、单品量少,反而增加10%以上的生产成本。
福建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生产高档日用陶瓷,客户主要为五星级酒店。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富垚说:“去年国内五星级酒店的订单一张都没收到,产品国内销售额下降三成以上。今年客户依然没有新开酒店的计划,企业只好通过抓外贸来弥补内销不足。”
即便在行业形势回暖的光伏产业,利润空间也十分有限。“人民币贬值本来对我们是利好,但国外的客户也很精明,你贬值了他也要压价。”福建豪华光电公司董事长林文须说。
作为国内最大的水暖产业基地之一,南安市的水暖企业占据全国六成以上销售市场。当地的辉煌、申鹭达、中宇、九牧曾享有卫浴行业“四大名企”之称。然而去年以来,这四家企业的发展却是冰火两重天。
今明两年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受访企业均表示,多年积累的老问题待解,同时还有一些新困惑。
据
天津无缝管厂检测员调查指出,
税负重、融资成本高等老问题依旧突出,成为多年来持续困扰企业的难题。以江苏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去年该企业盈利1000多万元,缴税也达1000万元。“公司的销售收入中税费约占8%到10%。”董事长林国富告诉记者,欧美国家普遍对机床制造业实行轻税率政策,我国机床行业的税率比较高。
随着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,国内企业“走出去”遭遇政治因素瓶颈。有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,国家大力倡导企业“走出去”,但欧美等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企业实行封锁,东南亚等国“外热里冷”,敌视心理很重,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“风高浪急”。
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产品卖到了海外80多个国家,有近10亿元的海外营收。公司发展部经理徐康介绍:“我们之前在菲律宾承接了一项电网直流改造工程,后受两国关系影响,菲方甚至不给我们发放工作签证。”
国有控股企业由于薪资待遇低,难以留人。国电南自(7.500,-0.02,-0.27%)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经海林告诉记者,作为国有企业,每年工资总额增长不允许超过5%。“每天都有猎头公司给我们核心员工打电话。”经海林告诉记者,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目前紧挨着他们公司建厂,并宣称凡是跳槽的人,待遇提高1倍。去年,公司有70多位员工离职。
首先,下硬功夫解决老问题。多家不锈钢企业表示,税负高、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发展,期盼能有更多减税举措。
第二,搭建平台跨行业整合资源,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。业内人士表示,降成本、补短板是钢铁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当务之急,国内很多高技术企业都有相应解决方案,期盼政府能够有针对性地搭建互通平台,鼓励传统企业使用国内企业节能装备,这会事半功倍。
“调整时期,对我们来说,是实现'弯道超车’的契机。”蒋迎春说,“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,这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。高端订制、大众订制、团体订制正成为市场主流,以预售为核心,反向定制以匹配市场需求,是我们的主攻方向。”
第三,对内营造公平市场环境,对外加强政策扶持。多位受访企业家告诉记者,我国“走出去”企业遭遇不少阻力,建议对“走出去”企业给予有力政策扶持。
第四,加大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引导与扶持力度。选择重点地区、重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技术及创新体系的研发与攻关,助力经济转型。